常见的几种电阻带结构型式及工作原理:
(1) 三相串联式电阻带结构原理。它由三根同截面铜绞线的绝缘线芯平行排列, 然后挤制内护套、编织铜丝, 以及挤制防腐外护套。使用时将其一端连接并可靠接地, 另一端接上工频380 V电压, 当电流通过导线后, 由于焦耳2楞次定律, 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使受热物体加热。由于未采用PTC材料, 所以本产品不属于自控温电阻带, 因此需接入控温装置, 以达恒温加热的目的。
(2) 并联式单相自控温电阻带结构。它由两根平行的绝缘铜线作为导线, 具有PTC 效应的聚合物半导电复合材料制成的发热丝缠绕在绝缘线芯上, 每隔一个发热节长度与导线交替连续, 形成连续的并联电阻, 导线通上单相工频220V电压,由各并联电阻发热。与上述相同, 由于采用PTC 效应的发热丝, 所以本产品同样具有自控温特性。
(3) 并联式三相自控温电阻带结构。与上述相似, 三根并行绝缘铜绞线作为导线, PTC发热丝在每隔一个发热节长度依次与导线按A 2B2C2A 2B2C 交替循环连续, 在每三相间形成连接的并联电阻, 导线接上三相380V 交流电压, 由各并联电阻发热。与上述相同, 本产品同样具有自控温特性。
(4) 双芯自控温电阻带结构。图两根平行镀锡铜绞线作为导线, 在铜绞线外平行挤制自身可调节(PTC) 高分子半导电材料, 形成发热线芯。当导线接通电源时电流横向流过两导线之间发热体, 使发热线芯升温, 其电阻随之自动增加, 当温度升到某一定值时, 发热体电阻变大到几乎阻断电流的流动, 使其温度不再上升, 与此同时发热体通过外护套向被加热物体传热。当发热体温度因外界散热而逐渐下降, 并降至一定温度时, 由于发热体的PTC 效应, 其电阻也随之变小, ***终又导通电流, 使发热体加热升温, 如此反复循环, 可使被加热物体保持一定的温度并趋于恒温。